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分析了松花江哈尔滨段宾县石场和鸟河乡两个采样点水域野生花(Hemibarbus macul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条纹似白鮈(Paraleucogobio strigatus)等三种鮈亚科鱼类消化道食物的组成,研究了这三种鱼类在河流生境下食性类型、营养级,探讨其在特定生态系统中饵料基础及鱼类间食物关系。结果表明,花属杂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底栖生物、浮游植物,营养级为3.86;麦穗鱼为杂食性,其食物组成为小鱼、水生昆虫、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营养级为3.07级。条纹似白鮈属底栖动物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昆虫,营养级为2.53。  相似文献   
32.
[目的]获得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方法]以巴夫杜氏藻cDNA为模板,采用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533bp特异cDNA片段。在此基础上,设计特异引物,采用5’-Genome Walking和3’-RACE的方法,获得基因的5’-端DNA序列和3’-端cDNA序列,进而获得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结果]获得了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的特异cDNA片段、5’-端DNA和3’-端cDNA片段。经拼接后,扩增出全长cDNA。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1754bp,包括1137bp的开放读码框和617bp的3’-非翻译区序列。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杜氏盐藻、莱茵衣藻等的同源性较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与杜氏盐藻的相似性最高。[结论]首次获得了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发现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33.
34.
野生与池养麦穗鱼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野生和池养麦穗鱼营养成分的差异,为丰富麦穗鱼的基础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野生麦穗鱼的水分(79.20%)和灰分含量(1.45%)高于池养麦穗鱼;野生麦穗鱼的粗脂肪含量为2.82%,低于池养麦穗鱼(4.65%);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野生和池养麦穗鱼均含有18种氨基酸,含量分别占鲜重的13.13%和12.55%,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40.21%和40.08%,其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2.73和60.09。根据氨基酸评分(AAS),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根据化学评分(CS),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野生和池养麦穗鱼均检出14种脂肪酸,野生麦穗鱼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22.81%)显著低于养殖麦穗鱼(25.00%)。野生和池养麦穗鱼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较高,分别为29.12%和29.14%,虽然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PUFA总量无显著差异,但野生麦穗鱼的C18∶2和EPA含量却显著低于池养麦穗鱼。[结论]野生与池养麦穗鱼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5.
云南红河水系李仙江麦穗鱼不同地理居群的形态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李仙江流域江城、墨江和镇沅三个居群89尾麦穗鱼标本进行11个常规性状和16个框架结构性状的测量,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结合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差异系数分析等3种方法比较李仙江3个地理居群间的形态差异。结果均支持镇沅居群较为独立。其中,主成分分析中PC1、PC2和PC3贡献率分别为55.094%,8.397%,6.988%,累积贡献率达70.469%,在PC1、PC2散点图中,镇沅居群个体基本独立分出。应用判别分析,从27个性状变量逐步筛选出对区分3个居群标本贡献较大的7个性状(P0.01),建立麦穗鱼三个地理居群的判别函数式,发现对镇沅居群的判别率高达100%,对江城、墨江居群的判别率均为96.7%。同样取起主要贡献作用的7个性状与体长的比值进行形态差异系数分析,发现江城居群与镇沅居群之间差异系数大于1.28的性状有3个,墨江居群与镇沅居群之间亦有3个。镇沅居群产生形态变异,除可能受来源、生境因素影响外,遗传因素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后续研究中还需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6.
入侵种麦穗鱼的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燏 《水生态学杂志》2012,33(2):115-120
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入侵种的形态差异是了解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和框架结构形态学方法,测量了采自四川南充、石棉、茂县和西昌共4个不同栖息地的94尾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标本,在双筒解剖镜下检视,采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测量了侧线鳞、侧线上鳞、侧线下鳞以及背鳍、胸鳍、腹鳍、臀鳍的分枝鳍条共7个可数性状。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选择18个框架结构性状和16个常规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6.59%,4个不同地点的标本聚在一起没有分开,表明入侵种麦穗鱼各居群间的形态没有显著差异。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麦穗鱼入侵的原因,指出了在进行经济鱼类引种过程中,应针对麦穗鱼制定有效地管理措施,实行早期的监测和预警系统,防止麦穗鱼的卵、苗种和幼鱼等人为侵入;已发现的麦穗鱼应该及时处理,避免其在引入地进一步扩散;对于已经在引入地建立了自然种群的麦穗鱼,应该根据生物学原理(如生理、生态因子的耐受性、食性、繁殖特性、寄生虫感染等)进行综合治理,使其对土著鱼类的危害处在可控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7.
[目的]获得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方法]以巴夫杜氏藻cDNA为模板,采用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533 bp特异cDNA片段。在此基础上,设计特异引物,采用5′-GenomeWalking和3′-RACE的方法,获得基因的5′-端DNA序列和3′-端cDNA序列,进而获得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结果]获得了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的特异cDNA片段、5′-端DNA和3′-端cDNA片段。经拼接后,扩增出全长cDNA。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1 754 bp,包括1 137 bp的开放读码框和617 bp的3′-非翻译区序列。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杜氏盐藻、莱茵衣藻等的同源性较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与杜氏盐藻的相似性最高。[结论]首次获得了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发现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38.
黄斌  别立洁 《淡水渔业》2006,36(2):34-38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和碱度条件下铜离子对麦穗鱼苗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随水温升高,铜(Cu2+)对鱼苗的急性毒性明显加剧,温度为20℃、26℃、32℃时,96 h的LC50分别为0.035 mg/L、0.024 mg/L、0.018 mg/L;而铜(Cu2+)的急性毒性与pH值和碱度的相关性较复杂,低pH值、低碱度时,铜(Cu2+)的急性毒性相对较弱,但当pH值和碱度上升到一定数值后,铜(Cu2+)的急性毒性随着pH值和碱度的升高而加剧。pH值为6.7、7.5、8.8时,96h的LC50分别为0.022 mg/L、0.027mg/L、0.026 mg/L。碱度为0.79 mmol/L、1.30 mmol/L和1.65 mmol/L时,96 h的LC50分别为0.027 mg/L、0.075 mg/L、0.049 mg/L。鱼苗急性中毒表现为:体表分泌粘液增多,眼球突出,脑颅、鳃部充血,肝脏、肠道淤血。  相似文献   
39.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小皱蝽抗菌肽AMP-1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昆虫生理盐水浸提小皱蝽成虫,浸提液冻干后,酸提取法制备粗提液,固相萃取(SPE)初分级分离,活性洗脱组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纯化,进一步凝胶渗透色谱(GPS)及反相高效液相反谱(RP-HPLC)纯化,分离得到一抗菌肽,茚三酮反应黄色,命名为AMP-1。在190nm-225nm短波紫外区,AMP-1有紫外吸收。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锐劲特对麦穗鱼 ( Pseudorasbora parva)脑 ACh E活性、敏感性、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分别以 0 .0 1 2 5、0 .0 2 5、0 .0 5、0 .1 mg/L锐劲特处理麦穗鱼 96 h后 ,ACh E活性均无显著变化 ,说明锐劲特不影响 ACh E活性 ;同样地 ,以上述浓度锐劲特预处理试鱼 4 8h,也不影响 ACh E对 5mg/L马拉硫磷敏感性 ;但与单独的 2 mg/L浓度的马拉硫磷相比 ,以不同浓度锐劲特与马拉硫磷混合物处理过的试鱼 ACh E恢复较慢 ,且 1 6 8h后 ,差异显著 ( P<0 .0 5) ,说明锐劲特影响被抑制 ACh E的恢复 ,但是影响程度与锐劲特浓度关系不明显。应该重视农药相互作用对环境生物适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